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国内率先提出新生儿乙肝疫苗增量和免疫球蛋白减量的母婴阻断免疫新策略

通过优效与非劣效三臂设计,确定10μg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免疫的更适宜剂量,尤其是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研究结果被国家CDC采纳,并于2012年纳入国家新生儿乙肝免疫计划。通过非劣效设计,确定在新生儿HBV 母婴阻断中,100 IU HBIG可代替200 IU HBIG 联合乙肝疫苗实施免疫策略,研究结果被国家CDC采纳实施。

明确提出慢性HB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监测应在婴儿7-9个月时尽早进行,以便早期发现初次免疫无应答婴儿,及时再免,以防止再感染的发生。本建议已经被国家CDC采纳实施。并且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布的《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以及2019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采纳了本建议。发现乙肝母婴阻断高危对象HBV DNA识别阈值,即HBV DNA≥7 log IU/ml HBsAg ≥4 log IU/ml为母婴阻断高危对象的识别阈值。相关研究结果被2016年《美国乙肝治疗指南》 2017年《欧洲乙肝防治临床指南》采纳以及2019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引用,用于指导乙肝母婴阻断实践。

  首次发现母体内HBV “a”决定簇准种特征越复杂,其婴儿HBV免疫阻断越易于成功。母体HBV ”a”决定簇的准种特征可做为精准预测其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的指标,从而可进一步缩小抗病毒药物干预的孕妇人群,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更加精准、安全和有效的阻断方案。发现慢性HBV感染孕妇HBeAg可作为HBV-DNA的替代标志物,用于监测和评估预防HBV母婴传播时抗病毒药物干预的必要性。为抗病毒药物在预防母婴传播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指标,从而可促进该策略在基层和偏远地区推广,使更多婴儿获益。